?
? ? 深秋時節,走進東湖鎮富裕村瞿家井養殖專業合作,養殖區被圍欄圍起來,圍欄外蘆葦叢生、粗壯的沙棗樹迎風搖曳,圍欄內,一望無際的苜蓿草把大地鋪成了綠毯,近處,牛兒和羊兒在草地上上歡快的啃食著苜蓿草,不遠處,一群群肥碩的野豬帶領著活潑可愛的小豬仔嬉戲覓食。眼前的一幕讓位于沙漠邊緣的養殖場充滿了生機和希望。
? ? 民勤縣瞿家井養殖專業合作社成立于2013年,一直從事畜禽養殖,現養殖基礎母羊800只,肉牛60頭,土雞1200只,2015年,合作社轉變發展思路,尋求發展特色產業,開始人工養殖野豬。
? ? 野豬抗病力更強,成活率更高,而其肉質細嫩鮮香,脂肪含量很低,皮薄,野味濃郁,深受消費者的青睞,價格比一般家豬肉高近兩倍,但還是難以阻擋市民嘗鮮的欲望。
? ? 養殖野豬和養殖家豬完全是兩個概念,為了將野豬養好,保持野豬的野性,提升肉質品質,合作社特別注重野豬的飼草,嚴格要求不添加任何添加劑,全部采用綠色飼料,所有的野豬實行半放養模式,每天上午十點就將野豬們趕出欄,讓它們在自然環境里自由奔跑,呼吸新鮮空氣,覓食草根。
? ? 張朝祥從2017年開始在養殖場種植了1300畝苜蓿,使得養殖場的牛羊、野豬有了優質的“食材”,在保證自己養殖場供給充足的情況下,還拿出一部分出售給其他的養殖戶,為合作社增加了額外的收入。
? ? 野豬養殖讓合作社開辟出一條新的致富路子,從而也帶動周邊的鄉親們就近務工就業,增加收入。
? ? 生態養殖讓張朝祥鼓起了“錢袋子”,也讓他深刻的認識到保護生態的重要性,接下來,張朝祥準備在養殖場周邊栽植梭梭,并打算在梭梭成年后嫁接肉蓯蓉,真正的端起了“綠飯碗”,吃上了“生態飯” 。